Monday, September 17, 2007

系統風險的威脅-倫敦千禧橋的搖晃事件


近年來,投資人經常出現一窩蜂的集體行動(collective actions),這種大規模、單邊的集體賣出或買進,易帶來系統風險而危及金融穩定。正因為如此,邇來國際間通貨利差交易(currency carry trade)盛行(據保守估計,單是日圓利差交易的規模即達3,500億美元),一旦投資人大舉平倉(unwind),勢將帶來令人憂心的系統風險。

2000年6月10日,英國倫敦千禧橋(London Millennium footbridge)落成啟用,由於人潮在橋面搖晃時腳步一致(crowd synchrony),擴大引發劇烈共振效應(resonance effect),短短三天即封橋整修一年餘才續開放,這是集體行動帶來系統風險,發生在工程界頗受矚目的例子。
千禧橋總長320公尺、造價1820萬英鎊,是倫敦第一座專為行人設計的橋樑,也是自1894年倫敦塔橋(Tower Bridge)開橋後,百多年來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(River Thames)的新橋,更鎖定於千禧年開橋,具有跨世紀的歷史意義。遺憾的是,開幕啟用時,許多人一走上千禧橋,便發現橋身晃動幅度過大,寸步難行,還會向兩邊傾倒,「暈橋」傳聞不逕而走。
工程師都知道,部隊在行軍通過橋面時,士兵原本整齊步伐必須打散,改以淩亂腳步通過,如此橋面上下襬動才不會過於劇烈並造成毀滅性的共振效應。不過,千禧橋被迫關閉的原因是側面擺動過於劇烈,可歸因於,當重達690噸,由鋼鐵、鋁打造的橋面開始晃動時,橋上行人會紛紛緊抓欄杆,而為了保持身體直立也不得不朝晃動的反方向擺動身體;然而,行人這個動作卻又與搖晃本身同步,因此無意間擴大了搖晃的效應。
2001年5月開始,設計師和工程團隊便開始替千禧橋安裝避震裝置。在花費約500萬英鎊的整修費和裝設91個避震器後,2002年初「真人測試」,經過元旦和1月底有2000名自願者同步走過千禧橋,確定晃動的情況大為改善,而且驗出該橋在最大載量下還是能正常運作。千禧橋於2002年2月21日重新啟用。千禧橋可以加裝避震裝置來減輕系統風險,至於龐大的國際金融體系則有什麼法子呢?

辛巴威物價高漲並非一無是處


辛巴威原本是非洲的經濟模範生,然而從2000年開始的一連串錯誤政策,讓它陷入痛苦深淵。2007年間,辛巴威的通貨膨脹率高達5,000﹪,失業率升抵80﹪。一捲衛生紙要價三萬辛巴威幣,許多民眾開玩笑說已經改用百元大鈔來擦屁股了。
為遏止物價飆漲,6月份辛巴威政府曾一度下令所有物資價格減半,結果卻引發民眾瘋狂搶購囤積,造成民生物資嚴重缺貨。這是辛巴威自從1980年獨立以來,最嚴重的經濟危機。
2007年8月1日,辛巴威政府發行面額廿萬元的新鈔,以因應國內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。新鈔流通後,用一張面額廿萬元的紙鈔可以買到一公斤糖。辛巴威中央銀行表示,發行新鈔是為了「方便」企業及個人處理日常交易。通貨膨脹嚴重導致當地民眾必須帶著大捆鈔票上街購物。
以辛巴威官定匯率計算,新發行的廿萬元面額紙鈔一張可兌換十三美元,但在非法的黑市則貶值到一美元。為控制物價,辛巴威政府已經成立一個委員會研擬對策。不過,面對持續飆漲的物價,辛巴威政府仍是束手無策。
辛巴威第二大城布拉瓦友一家購物商場外,8月15日一大清晨,就有上千人在排隊,等候開門衝進去搶購,由於民眾推擠的力量過大,導致商場內一個磚牆柱子倒塌,造成一名警衛被壓死,另一名十五歲少年手腳多處骨折,因內出血嚴重送醫後不治死亡。有關當局隨後要求警方前往控制場面,維持購物秩序。
惡性通貨膨脹的確可怕。奇特的是,辛巴威的愛滋病疫情反倒開始退潮。據《華盛頓郵報》(Washington Post)報導,聯合國在2005年到2006年進行全國性調查時發現,辛巴威成年人感染率為18.1%,雖然還是高居世界第六,但已經比幾年前的25%進步許多。
論者指出,由於穆加比總統倒行逆施,尤其是他強制沒收白人農地,才會導致百姓受苦。穆加比則反控外國政府企圖干預辛巴威內政。雖然穆加比在國際社會陷於孤立,得到的醫療援助相當有限,但任誰也料想不到,現在辛巴威的愛滋病防治成績,卻足以「傲視」四個公衛經費遠比它充裕的鄰國。
其實,不是愛滋病防治成功,真正的原因是,隨著經濟狀況的江河日下,辛巴威的聲色場所只能慘澹經營,在酒吧、夜總會拉客的妓女也減少許多。已婚男性光是家計就已經吃不消了,想偷腥更是心有餘而力不足。

賭徒的結局:菜籃族與和服炒家的啟示


2007年8月,美國次級房貸危機(subprime mortgage crisis)撼動全球金融市場,不僅令許多專業交易商蒙受巨大損失,一群看似不相干的日本家庭主婦也在這場危機中遭殃。她們通常在忙完家事後,或趁著夜深人靜,透過網路進行外匯投機交易。沒想到,受到美國次級房貸危機的波及,不是損失慘重,就是血本無歸。
家庭主婦熱衷理財的行徑,其實台灣也是輸人不輸陣。猶記1980年代後期,在台灣股價狂飆的年代,也製造了為數可觀的菜籃族,這些家庭主婦在上市場買完菜之後,便提著菜籃趕赴號子看盤,希望短時間即替家庭快速累積財富。結局當然也與日本家庭主婦相同,因為伴隨著股價的大跌,她們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投資資金不斷蒸發。
據媒體報導,家住名古屋的伊藤太太瞞著丈夫,每天傍晚洗完碗盤後,便上網買賣英鎊和澳元。2007年8月全球匯市出現動盪,伊藤太太一整個禮拜沒睡,眼睜睜看著她的投資在市場上化為泡影。她幾乎賠光家裡全部10萬美元積蓄。36歲的伊藤太太說:「我想增加我們的儲蓄,結果莫名其妙栽進去。」
過去一年半,成千上萬日本家庭主婦投入網路匯市交易,她們利用整理家務的空檔或在哄小孩入睡後,上網買賣外匯。由男性把持的日本交易界和投資界嘲笑她們是「穿和服的渡邊太太」(Kimono-clad Mrs. Watanabes),不過這群「和服炒家」卻形成一股強大力量,她們利用日本龐大的財富影響國際匯率,連經濟學家也被她們攪得暈頭轉向。
許多日本家庭主婦是透過「保證金交易」來買賣外匯,金額動輒數百萬美元。這種方式較有利可圖,但風險也較高。
一直到美國爆發信貸危機前夕,包括主婦在內的日本私人網路外匯交易金額,平均每天達91億美元,在東京匯市交易的時間內,幾乎佔全球外匯交易量的五分之一。
分析家估計,日本線上投資客上個月在匯市損失了25億美元。事實上,這是日本線上交易發展壯大以來,首次遇上嚴重衰退,也是「和服炒家」第一次面對真正的考驗。
近來,線上炒匯在日本蔚為風潮,相關書籍、投資俱樂部和網路部落格促使許多婦女成了和服炒家。日本女性大多願意當家庭主婦,這種交易至少提供她們某種程度的財務獨立。但交易涉及投機,卻對社會固有的價值觀形成挑戰。
2006年初開始進行保證金的鳥居万由美女士表示,靠不勞而獲方式掙錢,在日本仍是禁忌。現年41歲的鳥居育有一子,她除了靠外匯交易賺進15萬美元,還曾撰寫過一本有關其投資策略的書,並成立了一個名為「FX(外匯)美女會」的投資俱樂部,現有40名會員。
鳥居買賣外匯獲得丈夫的首肯,但她的書2007年7月出版前,她甚至不敢向友人承認她在買賣外匯,如今她經常受邀上電視擔任特別來賓。
面對市場衰退,鳥居仍表示將繼續從事外匯交易,她說唯有如此,她才能在經濟上自給自足。鳥居的第一次婚姻以離婚收場,她和兒子靠微薄的積蓄勉強度日,她才發覺經濟獨立確有必要。如今已再婚的鳥居說,她不願再面對那種左支右絀的窘境。
許多其他家庭主婦則希望透過外匯交易攢一點屬於自己的錢。日本家庭主婦之所以能在市場上形成強大力量,原因之一是她們手中控制著日本12兆5,000億美元家庭儲蓄。10多年來,這筆龐大儲蓄在日本極低的利率下已逐漸貶值。
日本人口老化嚴重,許多人對未來充滿憂慮,不少家庭遂把錢拿來進行海外投資,希望獲取較高的利潤。其中一小部分便流進具有風險的網路外匯交易。從事外匯保證金交易,投資人在銀行存入一筆現金,即可進行達20倍甚至100倍的外匯交易。這種交易可以在家上網進行,因此頗受家庭主婦歡迎。
最近的全球市場危機讓許多和服炒家吃足苦頭,但她們大多仍表示會繼續從事外匯交易。幾乎賠光所有積蓄的伊藤太太表示,她會把僅剩的1,000美元拿來買賣外匯,因為要把賠掉的錢賺回來,這是最快的途徑。

悼158公分的經濟巨人-弗利德曼




經濟學界的巨人,密爾敦•弗利德曼(Milton Friedman), 於2006年11月16日,與世長辭、享年94歲。在經濟大恐慌和二次世界大戰之後,正值凱恩斯(John Maynard Keynes)主義大行其道的年代,在那時候,如果有誰倡導自由市場經濟,尤其在眾多主流的經濟學家中挑釁,都是不識時務者。弗利德曼和他的同儕《通往奴役之路》(The Road to Serfdom)的作者海耶克(F. A. Hayek),在那個時代都被認為是不切實際、不入流之輩。大恐慌時代的恐怖環境,讓人無法相信自由市場可以實現自我調節的功能。詳言之,人們只認定政府應該充當自由市場的主宰,搬用凱恩斯思想的《通論》(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, Interest and Money)來解釋,就是政府有權通過發債和投資,以確保經濟的成長和控制失業率的攀升。
不過現在,經濟學家和政策制定者已不再這麼認為了,這巨大的改變主要歸功於弗利德曼。自凱恩斯在1946年死後,弗利德曼算得上是20世紀後50年最有影響力的經濟學家之一。在1998年弗利德曼夫婦出版的《兩個幸運人的回憶錄》(Two Lucky People: Memoirs of Milton and Rose D. Friedman)中,弗利德曼宣稱自己的觀點已經是主流的思想,這樣的說法現在是無庸置疑的了,不像50年前曾是被主流思想嘲弄的一小撮。
也許是弗利德曼一生好辯,所以使他不僅成為偉大的經濟學家,而且是極富影響力的泰斗。他幼年時,就以好鬥出名,說話總是很大聲。弗利德曼出生在布魯克林,13個月大的時候,全家搬到紐澤西州的羅威市(Rahway)。據弗利德曼自已表示,對在羅威市上學時光的記憶不多,但在那裡得到綽號卻是印象深刻,他說:「因為我說話總是很大聲,就像大喊大叫一般」。這和諺語“靜水池深”的道理恰恰相反,所以被視為“膚淺”之徒。
想要知道政府那些措施是應該受到限制的,可以看看弗利德曼的《資本主義和自由》(Capitalism and Freedom)乙書,書中抨擊了當時美國政府所採行的14項政策。弗利德曼利用基本的經濟原理,證明了“那些管制措施既不合理,也不合法”。這些政府措施包括:對農產品補貼、附加關稅和進口配額、實行房租管制、保障最低工資、對包括銀行在內的企業設置具體的管制條例、強制領退休金的人買年金保險、在和平時代實行兵役制、建設大型國家工程(如國家公園),以及禁止郵遞行業牟利等等。
1946年, 弗利德曼與史蒂格勒(George Stigler),發表了一本名為《屋頂還是天花板》(Roofs or Ceilings)小冊子,極力批評當時政府的房租管制政策。多年之後,其中一位學者回憶說:「那時,是我第一次狠狠地受到公眾的非議」。當時《美國經濟評論》(American Economic Review, AER)一篇評論批評他們那篇《屋頂還是天花板》,是一部“政治的文稿”;而且這位評論家還在報章上嚴厲的抨擊他們說︰「寫這種絮絮叨叨的小兒科文章的人對他們所代表的(經濟學)專業將是毫無價值的!」事實證明,美國政府40年代所實施,旨在穩定房價、解決住房短缺問題的房租管制政策,實施結果卻是背離政策初衷,使得住房問題益加惡化。

Sunday, September 16, 2007

鈔票可以這麼用










紙鈔當然是用來購物之用。但紙鈔除了扮演交易媒介的功能之外,最近善搞怪的日本人又賦予它新的功能。日本人將千圓紙鈔上的野口英世變成忍者、印度阿三、羅賓漢等搞笑造型,經日本媒體大肆報導而流行,據說可當作護身符、紅包禮金,以及應急之用。
多變的千圓紙鈔摺紙有個專有名詞稱為「頭巾野口」,因為是拿紙鈔的人物野口英世的頭來做文章,為他纏上頭巾、戴上帽子等等,只要按照摺紙書的圖解摺法(You Tube也有動畫教學影片http://daichan006.seesaa.net/),瞬間就可完成許多簡單的造型。
千圓紙鈔摺紙的點子是來自一個名古屋的地下樂團團長兼主唱PIRO,他製作摺紙動畫影片在網路上發表,其後經網友磯西雅夫發現並在部落格中大力宣傳,兩人又合作出書教人用千圓紙鈔摺紙。
「頭巾野口」摺紙便在演藝圈和年輕人之間流行開來,有人將它當成護身符帶在身上,據說可保佑健康、學業順利等,萬一臨時缺錢時還可以拿來應急,有些人用「頭巾野口」當紅包送禮,不但不會有送現金的感覺,還可省去不知該買什麼禮物的煩惱,收到此禮的人更是開心得哭笑不得,因而引起媒體的廣泛報導。
《頭巾野口之摺法》乙書的作者磯西雅夫表示,「用野口英世先生為主題來摺紙,絕對沒有侮辱他的意思,相反的,因為從小讀過許多偉人傳記,也知曉野口的功績,對於他的貢獻更是充滿尊敬之意。之所以推出此書,只是希望能提供給讀者歡笑與驚奇而已」。